中國鐵塔董事長張志勇:找準“三個著力點” 服務數字經濟 賦能千行百業_環球資訊
(資料圖片)
6月25日,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員代表座談會在山東濟寧曲阜舉行,主題為“共迎數字合作的機遇與挑戰:信心·復蘇”。圍繞數字經濟,多位互聯網大咖在會上熱議數字經濟發展趨勢,暢談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。中國鐵塔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張志勇受邀參加,他表示,中國鐵塔將充分利用鐵塔資源稟賦,從網絡、算力、智能“三個著力點”出發,服務數字經濟,賦能千行百業。
張志勇指出,人類社會的前兩次工業革命——蒸汽革命和電氣革命,解決的都是“體力”問題;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革命,解決的是“腦力”問題;當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智能革命,解決的是“智力”問題,而人工智能正是這次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。當前,人工智能正在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全面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,影響廣泛而深刻,如何面對數字浪潮帶來的機遇和挑戰,構建交流、互鑒、包容的數字世界,是數字世界提出的一道客觀題、必答題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,中國鐵塔擁有210萬站址,上有5G、下有光纜,中間有機房和不間斷的電力供應,形成了一張覆蓋960萬平方公里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網,資源稟賦獨一無二。如何用好這些資源稟賦,服務數字經濟,賦能千行百業,是中國鐵塔一直在努力思考的課題,隨著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實踐,中國鐵塔找到“三個著力點”。
一是著力推動網絡無所不達。張志勇表示,中國鐵塔成立9年來,服務三大運營商,通過深化共建共享,累計建設5G基站超過200萬個,實現了全國1萬多公里地鐵、3萬多公里高鐵以及各類大型場館的4G/5G信號全覆蓋,助力我國快速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、質量最好的移動寬帶網絡。后續,中國鐵塔將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,全面助力“雙千兆”網絡高質量發展,為數字經濟發展“搭橋鋪路”。
二是著力推動算力無處不在。張志勇強調,“算力”是“智力”的基礎,與蒸汽時代的“鐵路網”、電氣時代的“電網”一樣重要。隨著海量終端連接和場景化應用的興起,未來將有超過75%的數據會在邊緣側產生和處理。中國鐵塔的站址機房緊鄰用戶,覆蓋場景豐富,是理想的、天然的邊緣計算節點。因此,中國鐵塔提出變“通信機房”為“數據機房”,實現本地智能計算和快速響應,助力了算力泛在化、隨需化、普惠化。從應用效果來看,網絡流量降幅超過70%,視頻存儲成本降低50%以上,處理響應時延低于1秒,大幅提升了業務體驗。
三是著力推動智能無所不及。中國鐵塔發揮鐵塔的中高點位優勢,通過“鐵塔+大數據+AI”,變“通信塔”為“數字塔”,為林草、國土、環保、農業等多個行業裝上了“千里眼”“順風耳”“智慧腦”。張志勇介紹,目前,中國鐵塔已有21萬座“通信塔”變為“數字塔”,并形成了由AIOT、算法倉和行業應用組成的全國統一物聯網平臺和行業應用產品,在“森林防火”“耕地保護”“河湖監控”“長江禁漁”等場景的數字治理中成效顯著。同時,中國鐵塔也正聯合國內頂尖機構,攻關空間治理數智化領域的通用大模型,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。
張志勇強調,中國鐵塔將與各界一道,積極參與探索人工智能科學治理的可行范式,為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類貢獻應有力量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