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啟“援疆教學第一課”-今日最新
近日,教育部“組團式”第十一批杭州援疆教師如期抵阿,相繼走上講臺。老師們群策群力,借助課堂創意與多媒體技術,為新疆阿克蘇市各學校學生帶來豐富多彩、形式多樣的“援疆第一課”,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孩子們的心靈深處。
(資料圖)
圖為援疆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“援疆第一課”崔書敏 攝影
“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了解的中華文化?”3月1日,在阿克蘇市高級中學高二(7)班的課堂上,援疆教師沈磊以問題探究為線索來展開教學,引導學生在環環相扣的問題中進行學習,引發學生思考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推動教學流程,增強教學效果。
援疆老師沈磊說:“通過這幾天的接觸了解和崗前培訓,我們都認識到教學、教研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,都做好了思想準備,有決心和信心完成援疆支教任務,向阿克蘇、家鄉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。”
沈磊以“傳承經典文化 樹立文化自信”為主題,組織學生觀看了書法、樂器等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視頻,幫助學生了解了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及其代表作品,深入淺出地把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滲透給學生。
“課堂上,沈老師用視頻給我們展示了書法、民樂等文化,讓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。希望在今后的課堂上,老師能多用這種方式,讓我們更快地接受要學習的知識內容。”高二(7班)學生宋康樂說。
在阿克蘇市高級中學高一(9)班數學課堂上,援疆教師穆曉忠以“杭阿”兩地的著名風景和人文風情為切入點,分析了兩地面積、人口、GDP等數據,系統講解了近年來兩地在經濟、醫療、教育等方面的援助數據,用“數字”“數據”“數學”的方式,讓學生對兩地建立的濃厚情誼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。
援疆教師穆曉忠說:“數據是最直觀的感受方式,能使孩子看到生活中日新月異的變化,讓學生們堅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,一定可以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新疆。同時,希望通過‘援疆第一課’,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”
“哇,好香,是春天的味道。”3月1日,在阿克蘇市明德幼兒園,大一班張李皓辰品嘗著浙江援疆老師帶進“援疆第一課”的龍井茶發出感嘆,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來自杭州的茶葉。
來自杭州援疆學前組的老師從“愛國心·民族情·共富夢”切入,突出“小小石榴籽,大大中國心”的主題,與阿克蘇市明德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。從運用中國地圖感受祖國之大開始,通過沏泡西湖龍井與玫瑰花茶、互動游戲等形式感受祖國的物博,用茶藝文化潤物無聲,帶領孩子們感受杭州與阿克蘇緊緊相融,感受祖國人民的團結互助,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感。
為讓開學第一課充滿“紅船味”“本土味”“實踐味”,援疆教師巧妙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語文、歷史、音樂等課程教學中,通過觀看紅色視頻、學唱愛國歌曲、談家鄉發展變化等多種創新形式,向學生傳播愛黨愛國愛疆的正能量,引導他們從小堅定理想信念,“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”。
“作為一名援疆教師,我們將立足崗位、奉獻有為、傾囊相授,以實際行動回答‘援疆為什么,在疆做什么,離疆留什么’,樹立好杭州援疆教師的良好形象,努力為阿克蘇市帶出一批‘站得住、留得下、帶不走’的教育人才隊伍,助力庫車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。”阿克蘇市高級中學副校長董小泳說。
“援疆第一課”是新的開端,杭州第十一批援疆教師將承前啟后,圍繞“立德樹人、培根鑄魂”的育人理念,想辦法、謀載體,聚力打造“組團式”教育援疆新品牌,做大做強“青藍工作室”“智慧+空中絲路課堂”“杭州班”等品牌,久久為功、持續發力把云教研、云課堂等援疆項目做精彩、做出彩,一茬接著一茬干,助力阿克蘇市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,讓杭州“美好教育”成為重要窗口中的“美好窗口”,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阿克蘇市常開長盛。
(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 | 崔書敏 候鵬飛)
來源:中國日報網